拿来主义
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
老王
品质
乡土中国
蜀道难
100

鲁迅的原名及作品(3个)

周树人



100

杨绛其人(原名、籍贯、婚姻等)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钱钟书夫人。



100

注音:一爿     趿拖鞋     蹙眉 

        褶皱      诧异       沁人心脾

一爿 pán       趿tā拖鞋         蹙cù眉 

褶zhě皱        诧chà异           沁人心脾pí


100

时间阻隔

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

100

“小李杜”是谁?处于哪个时期?

李商隐和杜牧 晚唐

200

注音:孱头      自诩       蹩进 

         吝啬      脑髓      徘徊       给予

càn        xǔ        bié

lìn          suǐ       huái       jǐ


200

杨绛成就、代表作

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通晓英、法、西三语。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早年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93岁出版散文《我们仨》,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百度百科

200

小说三要素



情节

人物

环境

200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性:靠土地谋生,世代定居,聚村而居,形成一个个熟悉的社会。

200

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李白之所以是“仙”正是由于李白的写作风格想象丰富,构思奇绝,如天马行空,是神来之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00

改错字:国萃      辩别       残羹冷灸

           冠免堂皇          礼上往来        瞌头


粹         辨          炙

冕         尚          磕

300

杨绛的语言风格

沉定简洁,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实则在经过了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华丽,如清茶一般,芳香沁人。

300

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年轻人在整篇文章中连名字都没有,是不是这个人不重要,这一段可删去不提?



有商业头脑、懂得投机取巧,与老鞋匠的坚守相反的一类人代表。

不是没有名字,反而恰恰是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典型代表,老鞋匠口中的:“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的人。作者正式借此反思当时社会“唯利是图”的错误价值观。

300

教化权力:

paternalism,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同爸爸式的权力或称长老权力,是为了被教化者,而不是为了统治关系,带来长老统治。

300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以手抚膺坐长叹

400

解释《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中提及的文化冲撞的原理

不同文化的互动与吸纳

400

《老王》文末“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的”愧怍“怎么理解?联系课文说一说

1.作者自己对老王的愧怍(真名不曾关心;境遇不曾了解;生病不曾探望;好意不曾接受;拜访不曾接待;死后不曾祭奠)

2.时代对老王的愧怍(对文革时期非“人”关系的思考)

400

“我”在整篇文章中有何意义?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讲述者(推动情节)、是作者的代言人。作者借“我”之口表达对鞋匠的赞美,对匠人精神的怀念,也借“我”之行表达对当时浮躁社会的批判。

400

差序格局

同“伦”,即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

400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00

解释《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中提及的文化冲撞的后果。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信息及时的快速发展,不停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空前规模;

文化的多向与多层次发展;

各种文化的特性更加凸显。

500

如何理解《老王》文末“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的”幸运“与”不幸“?

”我“幸运——文革虽残酷,我却还活着;虽然悲惨,但我还有家人、有住处、甚至有冰箱;老王把我当作朋友、甚至亲人

老王不幸:老王一无所有,贫病交加直至死了;我没有把老王当作朋友、亲人对待。




500

文章标题”品质“应该如何解读?

鞋优良的品质;

格斯拉兄弟高尚的品质;

作者推崇的品质;

读者要保留的品质。


500

 阿波罗式(Apollonian)的文化模式

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

500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M
e
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