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手法和主题
100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是红的“,是以下哪个人物的外貌?

A.四婶

B.柳妈

C.祥林嫂

D.卫老婆子

C.祥林嫂

100

祝福所采用的叙事手法是___________?

倒叙

100

“那雪下得正紧。”是下列哪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A.《祝福》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C.《装在套子里的人》

D.《变形记》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00

以下对“你放着罢,我来罢。”理解正确的是:

A.婆婆心疼祥林嫂,让她休息

B.柳妈主动帮助祥林嫂

C.四婶嫌弃祥林嫂不洁,不让她参与

D.四婶同情祥林嫂死了丈夫和孩子,让她休息

C.四婶嫌弃祥林嫂不洁,不让她参与

100

下列小说中表达“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是:

A.《祝福》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C.《装在套子里的人》

D.《变形记》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0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可能是下列哪个人物的外貌?

A.鲁四老爷

B.贺老六

C.别里科夫

D.格里高尔

C.别里科夫

200

“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我一定办理这件事。“请问文中指的是什么事?

A.把老板从高高的椅子上推下来

B.把咖啡倒在老板的桌子上

C.把我心中的不痛快一股脑儿倒出来

D.把老板的桌子掀翻

C.把我心中的不痛快一股脑儿倒出来

200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碎琼乱玉“指的是什么?


指雪花

200

“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是小说中谁的观点?

A.科瓦连科

B.格里高尔

C.别里科夫

D.萨姆沙先生

C.别里科夫

200

《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柯瓦连科姐弟的一推、一笑,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的作用是?

A 表现华连卡的爽朗活泼,柯瓦连科的正直、勇敢。

B 表现套中人的实质虚弱、腐朽,预示新生事物必战胜腐朽势力。

C 讽刺别里科夫的可笑滑稽,表现他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D 预示柯瓦连科姐弟所代表的进步思想新生势力的强大。




C

300

祝福中是_______精神恐吓祥林嫂,告诉她死后到了阴司还有可能被两个男人争抢。

柳妈

300

林冲去庙里借宿的直接原因是:

草厅坍塌

300

小说结尾处写道:“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1、对比,反衬祥林嫂死的落寞与凄清。

2.首尾呼应。

300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提到:“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这说明____________?

A.说明别里科夫这类人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思想,限制人们的言论、行动自由。

B.从反面说明城里人缺乏斗争精神,只能是屈服高压,战战兢兢地生活。

C.影射沙皇专制制度对自由思想的禁锢和高压。

D.用的是反语,讽刺别里科夫这类人的虚伪与虚弱。

C

300

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充满现代人的困惑“这一主题的小说是?

《变形记》

400

哪篇文章的哪个人物成为了保守、僵化和奴性的代名词?

《装在套子里的人》

别里科夫

400

“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戏剧晚会”是什么原因?

怕被别里科夫看见

400

别里科夫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是?

19世纪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

400

“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哪个人物的语言?


华连卡

400

农村妇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大受害者,以下哪个不属于压迫妇女的四座大山:

A.政权

B.神权

C.夫权

D.皇权

D.皇权

500

当格里高尔要回房间的时候,是_______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父亲

500

下面哪些情节没有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

•A.林教头因风雪天气觉得冷去沽酒。

•B.陆虞候与人在酒馆密谋绑架林教头。

•C.林教头在山神庙遭遇大火后逃生。

•D.林教头被管营拨去大军草料场管事。

•E.林冲买刀寻仇将陆虞侯杀害。

•F.林教头在野猪林救了鲁智深。

B&C&E&F

500

《变形记》所反映的社会环境是?

A.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

B.沙皇俄国专制统治时期

C.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D.拿破仑统治时期

A.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

500

“他也许病得很重,而我们还在折磨他。”可能是《变形记》中哪个人物的语言?

格里高尔的妈妈

500

格里高尔坚硬的”甲壳“在小说中象征着什么?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人际关系的冷漠,防范心理的戒备

B.不堪生活的重负

C.上司的压迫

D.内心的软弱

A.人际关系的冷漠,防范心理的戒备

M
e
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