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理解1
课文理解2
课文理解3
课文理解4
课文理解5
100
文中哪几段用了插叙写作手法?
第3段和第6段
100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水晶包
100
“我”对母亲又下楼持什么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态度?
抱怨、不满。 他心里抱怨着“妈也真是的,这么不知道体谅人”可以看出。 心理描写
100
母亲为什么要下楼?
母亲下楼是为了等待小女孩给她买水晶包
100
“妈又下楼去了!”文章以人物的语言开头,有什么效果?
文章以语言描写开头,是要刻画出人物生气、埋怨的心情,制造了不和谐气氛。
200
当作者回到家的时候,妻子以怎样的情绪对待他?从哪里看得出来?
生气、愤怒。 从她对丈夫说的第一句话:妈又下楼了!除了用感叹号,还有用“又”。
200
文章第6段采用了哪一种记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插叙,回忆往事,想起母亲经常说要吃老记的水晶包,补充交待母亲下楼的原因。
200
文章第3段采用了哪一种记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插叙,补充交代我不让母亲下楼的原因。
200
作者对于母亲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加以说明。
作者对母亲的态度从抱怨、不满到愧疚、悔改。 刚开始作者因为觉得母亲不体谅别人,一直不听作者的劝告而独自下楼。但是后来当他知道母亲下楼的目的是要拿作者一直忘记买给她的水晶包。作者为着自己不够关心母亲而感到十分后悔。
300
本文的主题?
本文通过记叙了“我”下楼找母亲,却意外发现母亲下楼是为了等一个小女孩帮她买的水晶包,才想起自己答应过母亲为她买却兑现,因此深深自责而马上去买水晶包的事,表达了我们应该多关怀与体谅亲人的需要。
300
老人家下楼做做走走是很平常的事,可“我”为什么不让母亲下 楼?
因为两个月前母亲摔断右腿,住院一个多月,脚跛了,上个星期刚能拄着拐杖慢行,折腾下楼对她来说不利康复。
300
找出第4段的人物描写,并且说明作用
肖像:母亲满头银丝、脸庞瘦削、驼背跛脚 动作:向外张望 作用: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孤独、苍老的母亲形象。让作者从埋怨母亲的不体谅,转变为心痛母亲的苍老,不再是年轻时候的活力。
300
“她手一颤,水晶包跌落在地上”。根据短文,作者的母亲那时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作者的母亲当时很害怕作者会骂她。因为作者不让她独自下楼,可是他却趁作者不在家的时候偷偷下楼。所以,当看到作者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心里因为紧张和害怕所以跌落了水晶包。
400
文章最后一段“我向外奔去,即使来回得走40公里路程,我也要把水晶包买回来。”请同学想想为什么“我”开始一直忘记给母亲买水晶包,现在又不怕路途遥远给母亲买水晶包?
“我”开始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母亲的伤害,老是借口忙 而没有兑现给母亲买水晶包的诺言,后来,看到母亲那么期待小 女孩帮她买的水晶包,才明白母亲不顾自己反对,不顾她还没有 痊愈的腿坚持下楼的原因,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不孝。所以,这次,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我”都要把水晶包买回来。
400
找出课文中新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第9段的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我只知埋怨母亲不体谅我,自己又何尝体谅过她老人家呢?” 表达出“我”看到小女孩热心帮助已经年迈的母亲,相比之下,为自己只知道埋怨、不体谅母亲而感到惭愧。
400
从小女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女孩怎样的性格?
表现出小女孩对阿婆的关心、体贴
500
文章最后一段“我向外奔去,即使来回得走40公里路程,我也要把水晶包买回来。”请同学想想为什么“我”开始一直忘记给母亲买水晶包,现在又不怕路途遥远给母亲买水晶包?
“我”开始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母亲的伤害,老是借口忙 而没有兑现给母亲买水晶包的诺言,后来,看到母亲那么期待小 女孩帮她买的水晶包,才明白母亲不顾自己反对,不顾她还没有 痊愈的腿坚持下楼的原因,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不孝。所以,这次,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我”都要把水晶包买回来。
500
如果这个老婆婆是你的母亲,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先跟母亲沟通,再跟妻子沟通 ......
500
故事中,出现了一位小女孩。小女孩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她能否不出现在这个故事里?请加以说明。
小女孩的出现为这个故事带来了一个转折点。小女孩出现之前,作者已经开始对母亲有些怜悯;小女孩出现之后,作者才真正地明白了自己的不体谅,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并决心悔过,对待母亲更好一些。 小女孩的出现是需要的。若小女孩没有出现,作者就不会真正地反省,也不会有悔过之心,更不会有“即使来回得走40公里路程,我也要把水晶包买回来”这句话的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