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色无味,有臭鸡蛋味道的气体
O3
说出5种下图中的仪器名称
...
常见金属铁、铜、铝,它们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铁是银白色(铁粉是黑色),铜是紫红色,铝是银白色。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的什么性质?
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干冰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从而形成降雨。
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通常情况下比密度小,能填充气球的气体
He 氦气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19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11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 等于 8 mL B. 大于 8 mL C. 小于 8 mL D. 无法确定
B
铝在空气中比铁更耐腐蚀,原因是什么?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与氧气、水等反应生成的铁锈是疏松多孔的,不能阻止铁继续被腐蚀,所以铝在空气中比铁更耐腐蚀。
如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用原子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稀有气体的性质比较稳定
最外层电子数量到达2或者8,达到一个稳定结构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SO2 二氧化硫
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时,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砝码置于左盘,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 9 g,游码读数为 0.8 g,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
A. 9.8 g B. 8.2 g C. 9 g D. 无法确定
托盘天平正确使用时是 “左物右码”,此时物质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质量。当放反时,物质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质量,即9.0-0.8=8.2g
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炼铁时为什么要在尾气处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炼铁时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在尾气处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是为了将一氧化碳点燃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碳失去氧,是氧化剂;碳得到氧,是还原剂。
已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原子核内有 12 个中子,求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所以质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中子数 = 23 - 12 = 11 。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11。
一种气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该气体是什么? 列举一种可以减少该气体排放的措施。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CO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依赖,从而减少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某同学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说出3条可能的原因
1. 试管外壁有水,没有擦干就直接加热,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 2. 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处温度低,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3. 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液体,使试管局部温度过高。 4.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热的试管遇冷急剧收缩。 5.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将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因为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即硝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或还没有与锌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什么?为什么不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是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反应的进行,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
以钠原子(Na)为例,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以及形成离子后的结构变化。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 1 个电子,此时核外电子层数由 3 层变为 2 层,质子数仍为 11,电子数变为 10,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形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 。
两种气体,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它们都具有可燃性,且燃烧产物都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
H2和CH4
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
如何区分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使用不同: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添加时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常用于一些简单的气体发生装置。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还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使用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现有一包由铁粉、木炭粉、镁粉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②滤渣中一定有木炭粉,不一定有铁粉;③滤液一定为浅绿色;④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亚铁和稀盐酸。以上说法正确的是哪些?请详细分析。
①该样品中加入稀盐酸,铁粉和镁粉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一定有气体生成,该说法正确;②木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木炭粉,如果铁粉完全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铁粉,该说法正确;③如果镁粉过量,将氯化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滤液就不是浅绿色,该说法错误;④镁粉与稀盐酸反应一定生成氯化镁,若铁粉部分反应,则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若稀盐酸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稀盐酸,该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
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制取二氧化碳,同时得到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现有含碳酸钙 80% 的石灰石 125t,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1. 44T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100=25t. 实际上二氧化碳生成44t,所以没有完全分解。
有 A、B 两种原子,A 原子的 M 层(第三层)比 B 原子的 M 层少 3 个电子,B 原子的 L 层(第二层)电子数恰好是 A 原子 L 层电子数的 2 倍,求 A、B 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L 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
A 原子的电子排布为 2、4 ,质子数 = 电子数 = 6
B 原子的电子排布为 2、8、3 ,质子数 = 电子数 = 13。